一、学院概况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由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
学院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占地45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38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346.8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80.8万元,馆藏图书27万册,电子图书资料1860GB。学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239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78人,博士和硕士48人,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名,18位教师被市人民政府聘为邵阳市工业、农林和教育专家组成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2%。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财会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信息与传媒艺术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年制大专部、继续教育部、基础课部等六系三部,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5000余人。开办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梯管理与维护、会计电算化、生物制药技术、兽医、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等21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2个,设立有湖南省教育科学高职实践教学研究基地、邵阳市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11项。
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就业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湖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邵阳市公众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成绩
1、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学院发展思路清晰。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凝聚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与奋斗精神,确立了对接邵阳产业、校企合作、提升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以“立德树人、强化能力、彰显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树立了“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亲人、把工作当事业追求”的职业精神。创建了以订单培养为驱动,提升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这一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学校、企业、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线贯通、两证对接、三方共育、四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邵阳唯一所高职院校,形成了对接地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日益提升,已成为邵阳“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人才支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学院通过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双师素质建设工程、企业实践锻炼、国外及省内外进修和校本培训,培育了一支专兼结合、职业素养高、执教能力强的教师队伍。2013年,有13人取得硕士学位,并有21位教师硕士在读; 选派52名教师参加了骨干教师国家级或省级培训,其中2位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安排了36名专业教师下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年内,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获得一等奖1个;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1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1个;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二等奖5个,并获团体第2名。2013年,教师共立项省级课题14项,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各类论文208篇。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紧扣邵阳产业发展,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成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形成了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优化了“一主线、三层次、四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成了“内外互补、产学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好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生物制药技术、旅游管理5个专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学院拥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学院在省教育厅技能抽查中连续3年取得好成绩;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各种奖项12项,其中二等奖5项,个人单项一等奖1项。
4.、加强教学“空间”建设 网络课程成果丰硕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出台了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鼓励政策,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比武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教学,收到良好效果。2013年,有95位教师因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分获得学院奖配笔记本电脑1台。现已建成了3个空间仿真教学平台。以教师教学资料审核、顶岗实习、常规教学管理为切入点,建立集互动交流管理、数据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管理精确化、透明化。
5、坚持教学科研并举,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举,秉承科研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邵阳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创新和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主动搭建政府支持平台、行业企业协作、学院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的作用,提升学院主动服务邵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邵阳市机电工程研究中心在我院成立,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教学服务平台。一年来,我院教师教师为邵阳市科技界进行成果鉴定16次,有18位教师受聘担邵阳市工业、农林专家组成员,其中一名教师被评为优秀专家,受到邵阳市人民政府表彰。承担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横向课题6项,专利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2项,校企合作技术推广项目1项,2013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邵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60人次。连续5年荣获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
6、构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较大提高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与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SIYB创业培训,今年有380名学生参训。学院以就业教育体系创新为突破口,以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了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2013年学院与邵阳市科协联合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有35名学生获奖,申请专利12项,展示了我院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荣获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三、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目前来看,我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还不高,专业带头人还不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专业现阶段招生形势相对严峻,生源不足,专业之间内涵建设不平衡,学院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3.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学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有差距,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加大教学名师与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加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广泛深入的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既切合学院实际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模式。
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附件1
表1 “计分卡”
指标
|
单位
|
2012年
|
2013年
|
1
|
就业率
|
%
|
91.7
|
90.3
|
2
|
月收入
|
元
|
2150
|
2550
|
3
|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
|
|
|
4
|
母校满意度
|
%
|
92.6
|
93.5
|
5
|
自主创业比例
|
—
|
13.5%
|
16.8%
|
6
|
雇主满意度
|
%
|
89%
|
94%
|
7
|
专业大类月收入
|
元
|
见附表
|
备注:指标7可另附表
-------- 附表 专业大类月收入一览表
序
号
|
专业大类代码
|
专业大类
|
开办专业名称
|
月收入
|
1
|
51
|
农林牧渔
|
兽 医
|
2200
|
2
|
53
|
生化与药品
|
生物制药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2350
|
3
|
56
|
土 建
|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3000
|
4
|
58
|
制 造
|
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梯维护与管理、数控技术
|
2850
|
5
|
59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
2600
|
6
|
61
|
轻纺食品
|
服装设计
|
2500
|
7
|
62
|
财 经
|
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2100
|
8
|
64
|
旅 游
|
旅游管理
|
2500
|
9
|
66
|
文化教育
|
文秘
|
2200
|
10
|
67
|
艺术设计传媒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2800
|
附件2
表2 “资源表”
指标
|
单位
|
2012年
|
2013年
|
1
|
生师比
|
—
|
19.9:1
|
20.9:1
|
2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
|
72
|
72
|
3
|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
|
天
|
4
|
5
|
4
|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
|
12.3
|
10.8
|
5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元/生
|
4799.38(综合)
|
5119.33(综合)
|
6
|
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
|
学时/生
|
312
|
325
|
7
|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
天/生
|
162
|
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