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育人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2024-08-1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8月5日至8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贵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育人根基”为主题暑期实践研修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邓政,党委委员、副校长王芳,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戴开成以及2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研修班学员集体合影

一、举行开班仪式  聆听专家授课

 

研修班开班仪式现场

8月6日上午,开班仪式在中共赤水市委党校举行。开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中拉开序幕,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教授)张小灵致开幕辞,对我校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校党委书记邓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他强调,我们来这里,是精神的追寻,是智慧的探索,是身心的赋能,是为深挖背后的门道,并要求我校思政课教师拿出精神,勇做表率,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开班仪式结束后,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教授)张小灵做了题为“遵义会议与遵义会议精神”的专题报告。他从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经过及内容、会议精神解读、历史启示四个方面对遵义会议精神进行详细讲解,再一次加深了大家对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价值的深刻感悟。

二、缅怀革命先烈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教学现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8月6日下午,研修班学员来到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的缅怀革命先烈仪式。学员们现场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在实践教学中,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邓萍、龙思泉等红军将士的英雄故事,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在聆听“女红军的故事”微党课时,所有学员被其真挚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对女红军王泉媛同志曲折而奋斗的一生充满了敬意。

 

 遵义会议会址学员集体合影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随后,研修班学员们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及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在这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转折的建筑里,学员们近距离仔细端详着陈列的文物、图片和资料,深感历史之厚重,仿佛听到那段艰苦岁月中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激扬斗志。通过现场教学,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 

三、欣赏伟人诗词  领略娄山关大捷

 

研修班学员在毛泽东诗词馆学习毛泽东的诗词

8月7日上午,研修班学员前往娄山关毛泽东诗词馆、《娄山关大捷》现场情景教学点。在毛泽东诗词馆,领队教师带领学员们重温了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诗词,感受了毛泽东同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情怀。毛泽东诗词馆宛如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殿堂,散发着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光辉。研修班学员时而驻足沉思,时而低声交流,沉浸于诗词所营造的恢弘大气的氛围之中。在观看《娄山关大捷》现场实景演出时,学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军战士在面对敌人时的沉着、果断、机智,为他们那种不畏艰难、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所深深地感动着,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研修班学员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合影

下午,学员们来到娄山关西风台、娄山关战斗遗址开展现场教学。娄山关向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关隘建于南北朝时期,其建筑气势恢宏,城墙高大厚实,古朴庄重,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学员们站在关隘上俯瞰,眺望远处的群山,追忆起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词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当年战士英勇鏖战的壮烈场景。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4个团,取得了娄山关大捷,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娄山关战役对长征的胜利意义重大,不仅保障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而且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最大的一次胜战,成为四渡赤水的关键之战。学员们深深地感受到当年娄山关战役的激烈和悲壮,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目睹苟坝旧址  感受花茂乡愁

 

苟坝村现场教学

8月8日上午,研修班学员来到苟坝会议陈列馆、苟坝会议旧址、花茂村现场教学。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苟坝会议则是这次转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一个亮点。在苟坝,一盏马灯的故事让人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唯有坚持真理高风亮节的革命气概;“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成功典范”。通过现场教学,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革命风范。


 

研修班学员在花茂村集体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6月16日,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指出:“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能找到乡愁。”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研修班学员一起来到花茂村现场教学。该村生态新农村、花茂土陶工艺、土陶造纸文化、农家乐产业生动地述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大家在花茂真正聆听了乡愁故事,欣赏了乡愁美景,真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花繁叶茂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下午3时许,研修班学员在四渡赤水纪念公园、红军长征陈列馆、三渡口铁索桥现场教学。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重要运动战役,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下,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积极寻找战机,大量歼灭敌人,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在赤水纪念馆和红军长征纪念馆,一张一张复杂而又清晰的图纸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张一张图纸,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智慧,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五、参观巾帼风采  瞻仰青杠先烈

 

 

研修班学员参观女红军纪念馆

8月9日上午,研修学员们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现场教学。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革命先辈气势恢宏的雕塑,展厅内综合运用雕塑、油画、图片、文字、实物相组合的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现场教学的学员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场景。而女红军纪念馆中展示了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10年间中国女红军的感人事迹。纪念馆内展陈了600余张女红军的照片和216件与女红军相关的实物,档案室中珍藏着731名女红军的生平资料,重现女红军在长征中的传奇故事。

 

研修班学员瞻仰青杠坡红军纪念碑和烈士陵园

 

研修班学员在青杠坡红军纪念碑合影

下午3时许,研修班学员来青杠坡战斗旧址现场教学。青杠坡战斗是我军军事战略上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转折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在左倾政治路线指导下,采取了大搬家式的逃跑策略,导致红军遭受严重损失。青杠坡战斗后,红军果断轻装,甚至将连红三军团的山炮都沉入了赤水河。此后,红军实施的四渡赤水,正确处理打与走的关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为了更好的打,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军事斗争和重大转折。

六、走进息烽旧址  感悟革命精神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研修班学员在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

大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8月10日上午,研修班学员来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息烽集中营旧址现场教学。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内,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详实的文物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与敌人不屈不挠的英勇事迹。当研修班学员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息烽集中营旧址时,被苍白的墙壁和枯黄的铁窗所吸引。学员们站在息烽集中营旧址,仿佛能听见曾经囚禁在这里的革命先烈的呼号和哀嚎。通过现场教学,使学员们深入了解杨虎城、罗世文、许晓轩等爱国将领的感受人事迹、深深地被“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的生动事迹所震撼,这一事迹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励着每一位研修学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七、每日工作总结  安排下步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修班学员每天晚上召开总结会议(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修班学员每天晚上召开总结会议(二)

在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天晚上坚持组织研修班学员召开总结会议,要求学员们每天晚上对当天的现场教学进行分享其学习心得和收获。学员们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并探索当下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并安排下一步工作,使大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各司其职。通过召开每日总结会议,不仅使学员们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增加了学员之间的深厚友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这次暑期实践研修活动紧紧围绕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为研修目标,以沉浸式现场教学的方式,让思政课教师近距离触摸红军长征的历史印记,走进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深处,掌握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脉络,拓展了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触动了思政课教师的灵魂,强化了思政课教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是一次真正的革命洗礼,也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探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次重大尝试。研修班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将所学所感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昱成 丰玲 王凤  图/孙斌 周丽娟)

 


上一篇:关于转发《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试行 “八项制度”的通知》的通知下一篇:学校督导组莅临我院开展双高项目建设专项督导工作
0739-5302313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 湖南省邵阳城南梅子井学院路

联系电话: 0739-5302313

学校邮编: 422004

学校传真: 0739-5302313

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在湘招生代码: 4715

国际代码: 12600

Copt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206号-1 湘教QS3-200505-00672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