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抗战精神点燃青春担当
2025-09-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22日,根据教育部要求,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7个二级学院3000多名学生采取课内集中观看和课后心得分享的模式,参加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为主题的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思政大课学习活动。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篇“大国担当”课程系统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大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课程通过珍贵历史影像和感人英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儿女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1253班学生现场分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小艳老师现场分享

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精心组织课间交流,师生积极分享心得体会。以下为部分师生代表发言。

计网1252班曾好: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历史,9.18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日本的暴行,是我们乃至后辈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民。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们同仇敌忾,共同反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作斗争,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肩负国家的未来、应积极学习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担当责任的精神。

工业机器人1252班刘容宇:观看了抗战胜利80周年后,深刻体会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不怕牺牲,争做现代好青年。历史川流不息,青神代代相传,作为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我们要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毛生席曾 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我们是六七点即将下山的落日,你们是早晨斩露路头角的晨曦。所以,我们要不断,前进,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动医1254胡雅婕: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如今的和平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弘扬和宣传伟大抗战精神,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工业机器人1254曹铭哲:阅兵式展示的从不是武力,而是守护和平的底气。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安宁,该由我们用奋斗续写荣光。从今天起,以拼搏为笔、以实干为墨,把对先烈的缅怀、对祖国的热爱,刻进每一次成长里,让复兴的征程上,永远闪耀着不屈的中国光芒!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凤: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精神,如熊熊火炬,点燃我们内心的激情。观看这场思政大课后,我深刻感受到抗战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彰显着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当好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引导青年学生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当代中国的担当实践中坚定信心和信念,在感悟大国担当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捷:看完视频,我更清晰自己的责任: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是精神的“摆渡人”——要把先辈的精神,稳稳“渡”到青少年的心里。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对话”:带学生走进本地的抗战纪念馆,触摸“弹痕累累”的实物;组织“抗战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从“听故事”到“讲精神”;甚至把“班级难题”变成“模拟阵地”,让学生在协作中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我知道,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抗战精神就在身边”,当“爱国”从“课本上的词”变成“心里的光”,他们才能真正读懂“为什么自豪”,才能真正成长为“扛得起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龙轶学:九·一八的警钟再次敲响,作为高职思政教师,此刻更感育人使命沉甸甸的分量。这段屈辱历史不仅是民族记忆的痛点,更是唤醒青年一代觉醒自强的教科书。九·一八提醒我们,和平绝非理所当然,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高职学生是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后备军,更是强国建设的实践者。我们要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悲愤转化为学习技能、锤炼本领的动力,以“工匠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今日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东方,但历史的警钟仍需长鸣。让我们以史为鉴,教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用实干担当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唯有不忘过去,方能开创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青年的历史自觉与家国情怀。我们有责任引导邵职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抗战精神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

 

作者:龙轶学  审核人:张健  图片来源:胡小艳、黄欣、刘洁  其它素材来源:王凤、杨捷、刘晴、李艳芳、阮盼高


上一篇:魏源故里传薪火 校地协同育匠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邵阳市计算机学校和魏源故居 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页了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 湖南省邵阳城南梅子井学院路

联系电话: 0739-5302313

学校邮编: 422004

学校传真: 0739-5302313

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在湘招生代码: 4715

国际代码: 12600

Copt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206号-1 湘教QS3-200505-00672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