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沐浴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风,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改革办学模式,坚持产教一体,校企双元育人,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与企业相融相生、和谐共生,现与全国工商联等50多个单位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了8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着力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实现“教促产兴”。
近年来,我校坚持党建引领,艺术创意学院立足专业、学生、师资、合作企业实际,稳步探索政治上引导、学习上辅导、思想上疏导、生活上助导、实践上指导的“五导”育人体系,进行“专业融合、师资融合、课堂融合、岗学融合、思政融合”的“五融合”改革探索,将课程与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
坚持“三早”筑根基,党建引领育新人
我校高度重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艺术创意学院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先锋队,成立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宣讲团,分别从党的光辉历程、党的自身建设、高校党建、邵职党建等方面组织开展宣讲,加强新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今年5月,《光明日报》报道了我校党建工作经验和成效,其中,就有艺术创意学院“入党启蒙种植理想信念‘种子’”的经验。
此外,学院还通过开展党员榜样分享会、学生党员朋辈交流会、红色电影观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大二年级优秀党员进宿舍现身说法、结对帮扶、答疑解惑,增强入党启蒙教育实效,引导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产教融合谋发展,内涵建设育英才
长期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全方位社会联动有效途径,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交流,推动校地协同发展,实现“专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行业影响力”多维突破。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艺术创意学院坚持四点:一是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接轨,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需求转”;二是教学共享企业师资,建立起“先产后教”的理念,以“产业岗位技能为导向”来倒推课程设置;三是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能力比赛、项目实战公开课与企业共同打造名师;四是学校按企业需求教、企业按学校育才用,建立校企联系、融合共生的合作机制。
(图为挂牌成立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时尚产业学院花瑶挑花文创基地)
学院与隆回县合作共同开发“云上花瑶”项目,与新宁崀山探讨非遗展览馆的建设,与邵阳市工信局探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心的建设,与邵阳市教育局探讨开展研学大课堂,与邵阳市残联合作探讨如何提升残疾人家庭收入,学院被授予“残疾人帮扶先进单位”。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邵阳市旅发委展厅的设计,并多次参加邵阳市旅发委举办的各类展览,得到了领导和市民的广泛赞誉。
(图为我校与湖南省女红协会签订了校协合作协议)
(图为学院与晨丰元界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多措并举育非遗,文化传承展风采
(图为受邀参加首届博鳌国际妇女用品博览会暨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
(图为我校成为首届博鳌国际妇女用品博览会会员单位)
(图为我校非遗剪纸作品《宝庆》献礼全国举重冠军赛)
艺术创意学院以“指尖上的非遗技艺”为载体,开发了花瑶挑花、宝庆竹刻、蓝染技艺等十余项非遗课程,开展技艺公益培训,形成了独特的“123”式教育模式。通过打造一站式基地,学院积极申报多个市级、省级的重点教育项目,如邵阳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人文素养科普教育基地等,为非遗艺术类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基础。
思政教育齐发力,引领留邵促就业
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艺术创意学院通过“岗”为起点,“课”为桥梁,“赛”为标准,“证”为终点的改革推行策略,将课程与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落实落地。学院开展五大结对共建活动,即领导干部与学生结对、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结对、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结对,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留邵实习就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内企业见习、访企拓岗等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热爱家乡,毕业后主动为邵阳的发展贡献力量。学院特别注重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开展“我为家乡添光彩”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和责任感。
往期回顾
责 编 | 伍 菲
一 审 | 刘美丽
二 审 | 王辉龙
三 审 | 刘正明
投稿邮箱 | 915616398@qq.com
网址 | https://www.syzy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