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长沙骄阳似火,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此盛大启幕。此次博览会规模空前,吸引了53个非洲国家、4700余家中非企业踊跃参与。在众多参展单位中,学校非遗产业学院凭借其独特的非遗办学特色和精美的展品,成为博览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非遗产业学院以“千年宝庆 丝路新程” 为主题,通过时尚用品专馆、邵阳形象馆文创展区及中非时尚潮品专场推介会这三大平台,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邵阳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职教创新的丰硕成果。
步入湖南国际会展中心E1 时尚用品展区,非遗产业学院的独立展馆瞬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展馆内,都梁盘扣与花瑶挑花交织而成的非遗文创,展现出传统工艺的奇妙设计;融合蓝印花布的皮质手包,让古朴布料在现代载体上重焕生机;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药香手串,更是传递出别样的文化气息。这些作品均由学院师生自主设计制作,历时半年精心打磨,既保留了邵阳非遗的文化基因,又融入了当代设计的时尚元素。
在“匠心织造 潮动丝路 湘非共进 邵阳先行” 中非时尚潮品邵阳专场推介会舞台上,中非模特身着学院设计的 “宝庆风华” 系列服装同台走秀,成为全场焦点。该系列服装巧妙地将国家级非遗花瑶挑花技艺融入商务、民族融合、国潮三大系列服饰中,展现了学院师生团队的创意与实力。模特们的精彩展示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彰显了中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模特们身着这些服装在 T 台展示时,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从课堂到国际展会,我们让学生亲身参与产业链全流程。” 艺术创意学院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参展团队中,学生谭慧楠负责的蓝印花布元素文创系列已接到了加纳客商首批500 个订单,谭慧楠感慨地说:“没想到自己的设计能走向非洲,这更加坚定了我传承非遗的信念。”
作为湖南省首批非遗产业学院,学院近年来积极构建“非遗 + 设计 + 营销” 的课程体系,从多维度培养学生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学院与邵阳本土 10 余家非遗工坊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文创产品达 500 余款,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还带动了周边县域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实现了非遗传承、文化创新与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此次在博览会大放异彩,不仅展示了学校非遗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设成果,彰显了非遗特色,也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未来,学校非遗产业学院将继续深化非遗办学特色,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非遗工坊、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贡献更多力量。同时,学院也将积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人才,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