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育人资源 厚植青年红色血脉——我校携手邵阳市计算机学校合作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塘田战时讲学院
2025-11-15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中高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促进中高职学子在实践体验同感悟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11月14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邵阳市计算机学校携手合作,共同组织师生代表赴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历史现场。

活动中,师生们沉浸式参观旧址展厅、复原教室、办公室等场景,回溯塘田战时讲学院创办历程,探究其特色教学模式,感悟师生群体在烽火岁月里的英勇事迹与清廉办学初心,于历史场景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廉洁意识。

思政课教师杨捷结合实景讲述吕振羽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历程:生动讲述了吕振羽在1938年日寇逼近湖南的危急关头,如何响应党的号召,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指出,学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不仅传授马列主义与抗战策略,培训了250余名抗日干部,更通过办识字班、发动群众,深刻践行了群众路线。“这段在烽火中办学、在基层中播种的历史,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其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至今依然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杨捷总结道。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代表的分享同样情真意切: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李宇欣讲述了《从一枚铜钱看共产党人的“规矩”》的故事——1930年冬红七军路过木瓜村,战士饥寒中拔萝卜充饥,却不忘在萝卜坑里留下铜钱作为补偿的感人故事。她动情地阐述,这枚小小的铜钱,不仅掂量出红军秋毫无犯的钢铁纪律,更度量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鱼水深情。她表示,作为未来的工程建设者,更应恪守这份“规矩”意识,将诚信与责任熔铸于未来的每一张蓝图、每一栋建筑之中。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帅嘉圆以《<游击队歌>中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为题,带领大家重回烽火岁月,感受游击队员们的英勇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她表示,这首激昂的战歌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注脚,激励着当代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昂扬姿态,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祖国的“智造”事业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添砖加瓦。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市计算机学校学生吴欣妍分享了《一元钱精神》的故事,号召大家要以“一元钱精神”为传承,在新时代努力学习和工作,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自觉把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在夫夷河畔,师生们集体朗诵《沁园春・长沙》,慷慨激昂的词句在河畔回荡,尽显青年意气与家国担当;随后齐唱红色经典《歌唱祖国》,嘹亮歌声传递出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与对清廉中国的坚定信念。在旧址广场,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凝聚起师生坚守信仰、廉洁修身的精神力量。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此次由我校与邵阳市计算机学校合作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探索“中高职协同+红色资源+清廉教育+思政课”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两校师生既深化了对党史、革命史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认知,也从吕振羽等前辈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赓续了红色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健表示,将以此次成功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各中职学校的交流协作,共同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行走的思政课”内涵与形式,让红色基因在广大中高职青年的血脉中深深扎根、代代相传,携手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学子。(文/丰玲、肖佩蓉  /仇洁丽、周丽娟)


上一篇:以理论筑基强队伍 以政策引领提质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学思政课建设政策文件下一篇:我校举行2025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第八次集体学习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 湖南省邵阳城南梅子井学院路

联系电话: 0739-5302313

学校邮编: 422004

学校传真: 0739-5302313

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在湘招生代码: 4715

国际代码: 12600

Copt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206号-1 湘教QS3-200505-00672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