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6月20日《邵阳日报》系列报道之一
——邵阳职院高就业率的奥秘之一
记者 李超 徐一雄 通讯员 袁有华
编者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正因如此,“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不胫而走。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大展拳脚。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学子们的雄心壮志在现实面前止步。
在我市,有这样一所学校,尽管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并不起眼,但历年来高达95%的就业率一直让她超越于其他同类高校。她,就是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邵阳职院缘何能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近日,记者走进邵阳职院,探寻这所高等院校一直保持高就业率背后的奥秘。
对于老一辈的邵阳人来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贸学校、机电学校和农校可谓邵阳职业教育的三驾马车:创办于1958年的邵阳经济贸易学校是省部级重点中专、全省创办最早的财经学校之一;创办于1979年的邵阳机电工程学校是省农机系统重点学校;创办于1958年的邵阳农业学校更是我省农业专业院校的佼佼者。多年的发展,让三所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享誉三湘大地。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做出了三校合并,组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定。2003年,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这一合并,不仅仅为三所学校带来了新生,更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组建以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凭借三校优良的办学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对接邵阳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想,秉承“立德树人、强化能力、彰显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办学条件,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这一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以订单培养为驱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学校、企业、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邵阳职院占地680余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达5000余人。校园校舍达到一定规模,教室及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办学需要;建成了主干1000M、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广泛,招生、就业、办公、后勤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有先进的图书馆理系统及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满足了学生、教师的学习和科研需要;有运动场、球场和符合教学需要的设施和器材。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让学校如虎添翼。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财会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信息与传媒艺术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年制大专部、继续教育部等六系二部。每个专业都有完善的专业实训中心、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先进的校园网和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强强合并,邵阳职院的师资力量自然不能小觑。近年来,邵阳职院还充分整合原有师资基础,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师资管理制度,形成了科学的教师引进、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全院共有专任教师227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达3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3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2.2%。
作为高等院校,科研水平是学院的一项硬性指标,也是学院一条重要的生命线。近年来,学院科研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设置了科研工作专项经费,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足额拨付,科研成果推广作为应用技术课题结题的重要指标,科研成果显著。近三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立项省市级课题50余项,产品专利1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3项。
名师出高徒,名校育英才。近年来,邵阳职院已建立遍布全国各地的就业网络,并在20多家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就业基地,凡合格毕业条件的学生,学院负责推荐工作。在完善的育人与就业机制下,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达95%以上,优秀的就业工作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
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建设上,邵阳职院又有哪些特色与创新呢?请关注《邵阳职院高就业率的奥秘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