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四阶五维合 传薪兴宝焕非遗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培育“非遗薪传匠”
邵职要闻
2025-08-28

   在资江两岸的人文沃土与雪峰山麓的文化褶皱间,一场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耦合的实践正生动铺展。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扎根湖湘文化厚土,以“三链融合、四阶递进、五维协同”育人体系为核心,将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缠花、都梁药香等非遗瑰宝的“传承根脉”与产业发展的“时代脉络”紧密相连,着力培育兼具技艺功底与创新思维的“非遗薪传匠”,探索出职教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特色路径。

   “三链融合”织密非遗传承“教产创”闭环

   针对非遗“教育与产业脱节、传承与创新割裂”的痛点,学校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为抓手,让非遗从“静态守护”转向“动态激活”。

   教育链锚定产业链,让教学“接产业地气”。调研12类非遗核心岗位,拆解“纹样设计、颜料调配”等186项能力指标,绘制“非遗岗位能力雷达图谱”,开发《花瑶挑花基础针法》等16门模块化课程。学生为滩头年画设计国潮包装、为都梁药香研发伴手礼盒,实现“课堂所学即岗位所用”,打破“学用两张皮”。

   创新链赋能传承链,让技艺“焕时代生机”。联合挑花传承人奉雪妹、年画传承人高腊梅及本地文创企业,成立“邵阳非遗创新工坊”,构建“企业提需求、学校搞研发、师生出成果”机制:药学专业优化都梁药香留香技术,设计专业将花瑶“太阳纹”融入文创。2023年“花瑶纹样服饰系列”获省文创金奖,量产销售额超50万元,破解非遗“小作坊”瓶颈。

   “四阶递进”锻造“非遗薪传匠”成长阶梯

   遵循非遗人才“技文兼修”成长规律,学校以“技艺筑基—文化解码—价值浸润—创新转化”四阶赋能,构建阶梯式培养体系。

   技艺筑基阶段,15名非遗传承人驻校“师带徒”:教“十字锁边”“矿物颜料熬制”,学生每周20小时实操,筑牢技艺根基;文化解码阶段,通过《湖湘非遗文化概论》及博物馆研学,解析挑花纹样与“呜哇山歌”关联,让传承扎根文化;价值浸润阶段,组织学生深入花瑶山寨、滩头古镇,与传承人同吃同住,整理老纹样、记录古法工艺,涵养守护情怀;创新转化阶段,依托“非遗双创中心”实战:建立“花瑶纹样数字档案库”,2024年滩头年画“节庆礼盒”电商销量超2万件,让学生坚定“文化能变现”信心。

   “五维协同”筑牢非遗办学支撑屏障

   非遗育人需多方合力,学校构建“平台、师资、评价、资源、文化”五维支撑体系,注入持续动能。

   平台支撑上,建设“邵阳非遗工坊”“数字化传承实验室”,配备传统实训工具与3D扫描仪、AI软件,实现“传统+现代”融合;师资支撑上,8名校内教师获非遗传承证书,15名传承人任兼职教师,形成“师傅教技艺、教师传方法”格局;评价支撑上,建立“技艺+创新+市场”三维体系,作品经传承人评技艺、企业评价值,倒逼“传承与创新兼顾”;资源支撑上,对接文旅局建成12个校地实践基地,争取省级资金解资源难题;文化支撑上,每年办“邵阳非遗文化节”,设校园“非遗长廊”,让校园成非遗“活态博物馆”。

   传薪数载,实绩斐然。非遗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3年超95%,20余人创办文创工作室,带动50余名传承人增收;学生获全国设计大赛5项、省级奖15项,学校获评“全国工商联示范实训基地”,一名非遗传承人主持的“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

   三链融合焕新章,四阶递进育栋梁。非遗传承关键在“教育链接产业链、传承链融创新链”,让年轻人“愿来、学会、能用、有前途”。这一模式不仅为湘西南非遗注入青春动能,更给全国职教赋能非遗提供“可复制”样本,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征程中绽放光彩。


上一篇:邀你为邵阳文旅体融合发展献言献策!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页了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 湖南省邵阳城南梅子井学院路

联系电话: 0739-5302313

学校邮编: 422004

学校传真: 0739-5302313

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在湘招生代码: 4715

国际代码: 12600

Copt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206号-1 湘教QS3-200505-00672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228号